【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中央带头,“精兵简政”砸碎铁饭碗,专家预测,未来10年正规编制将削减30%以上!

铁饭碗,曾是职场的稳定象征,代表了工作和经济的保障,一旦入门,基本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最近一系列来自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变革,宣告了铁饭碗时代的终结。

01 中央砸碎铁饭碗:引发的新信号

在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压力的背景下,迎来了重要的就业结构调整。

尤其是2020年以来,各地都在通过削减公务员编制和清退编外人员来缓解财收压力。

关于财收压力,其实想必很多人都清楚,这几年疫情对实体冲击导致税收教较少;房地产陷入下行周期,房企债务压力巨大,拿地规模锐减,导致各地土地收益锐减;

然而为了刺激复苏,各地还在加大对企业个体户等创业者们减免税收,全球经济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叠加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压力,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以高效、精简的行政机构来适应新形势。

于是今年3月,中央就发布了一项关键政策,要求各级行政单位精简5%的编制。后来10月又开始政策升级,而且这一次,还是中央带头开始缩编。

据中国机构编织网最新信息显示,10月12日,中央一连发布了5则通知,涉及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央行、社科院和卫健委五大部门,其中央行有30个行政编制和6名局级领导职位被核减。

但是这一措施并非单纯的减少编制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编制质量,以期通过裁减,留下更加高效、对社会贡献更大的公务员队伍。

02 各地砸碎铁饭碗是迫切需求

近几年,关于地方砸碎铁饭碗的声音层出不穷。

比如今年10月,湖南多地已经披露了编外人员清退工作,一个县的卫健教育系统各清退了500人,还有1038名被清退编外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此外,今年还有黑龙江哈尔滨、江苏徐州、陕西延安、安徽合肥等地陆续开始了动作,明确了精简编外人员目标,坚决不再供养“吃闲饭的人”。

而且,关于各地砸碎铁饭碗也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有些地区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

比如从2020年开始,多年来,哈尔滨本级事业编制精简8246名,占比25.3%。市辖区事业编制精简占比22%。县(市)事业编制精简占比32%。

相当于一个省会,将近1/4的事业编制被精简,而且,还有每年20%的编外人员被清退,可见动作之大!

当然,不仅仅是哈尔滨。还有江苏、山东、江西等省份也已经开始了精简编制人员,而且精简数量多达上万名甚至几万个。

此外,还有山西省地区,一些县市也是早在2020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对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榆社县等6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大幅精简编制。

而且经过艰苦的努力,太原娄烦县节约人员经费3410余万,运行经费约990万;吕梁市石楼县更是显著,节省了5000多万的开支,人员经费减少了2200多万。

这些地方不仅节省了大量经费,还为地方治理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实现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03 专家预测正规编制将削减30%以上

其实,这次变革更深层原因还是因为这几年国内正面临着财政挑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疫情冲击、叠加全球经济下行、消费需求锐减,人口结构变化、房地产陷入下行周期等等一系列非利好因素之下,不仅三四线小城经济下行,北上广深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面临着财收压力,不得不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而这一变革,既是中国深化改革、提高治理效率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应对。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间,国内有1507个区县的人口开始减少,占区县总数的进50%。

与此同时,约有一百万个自然村因为迁移或者合并的原因取消了。

这些都是改革的结果。

而且另有资料显示,我国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总人数近4000万,另外再加上800万编外人员,总数接近5000万人。

就当前的经济财收,依赖多年的土地不好卖,房子也不畅销,实体企业经营困难,打工人竞争压力加剧…没钱,养人就难,就必须要缩减减少财政供养压力。

因此有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全国基层行政管理组织,在不影响组织机能的前提下,将会缩减30%的正式编制。

当然,也也有人觉得这个数据还过于保守,砍掉一半铁饭碗也绰绰有余。这也预示着,很多人的“铁饭碗”信仰,估计撑不了多久了。

总的来说,在过去各地“钱袋子”非常充盈的情况下,供养庞大的编内编外人员,可以说不成问题。

但是这几年,房地产出现最大转折点,地方债凸显,财收增长遇阻……精兵简政就是必然选择。

而且,精兵简政也预示着铁饭碗时代的终结,同样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

尽管这一进程也充满挑战,但不可否认,同样也蕴含机遇。因为,随着不再追求数量上的增长,今后我国将更加追求质量上的跃升。可见,这也是从铁饭碗到金饭碗的历史性跃迁。对此,你同意吗?同意点赞!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